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势不可挡[快穿]_62





  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,谭正四人资质虽然不差,但也不能算好。要想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把他们培养成才似乎有点困难。

  好在系统商城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,孟则知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名师系统。

  这个名师系统是个野生系统,是前辈任务者从一个小世界的男主手里缴获的,男主原本是个刚从三流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小□□|丝,因为偷看美女房东洗澡被人发现,仓皇逃跑的时候摔下了楼梯,醒来的时候脑子里就多了这个名师系统。在系统的包装下,他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名牌大学毕业,手握重点高中教师录取通知书的社会精英……

  名师系统的操作很简单,一旦男主的学生在各级考试中考出好成绩,系统就会给男主发放一定功德,男主可以用功德购买系统商城里的物品,也可以消耗一定功德在系统人物栏里继续添加学生的名字,被添进人物栏里的学生的智商、定力以及注意力都会瞬间增长百分之三十以上。

  靠着这个名师系统,男主碾压富二代新同事,打脸老教师,教训猥琐副校长,教对家学校做人……最终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老师,顺便还收获了一堆红颜知己。

  当然了,这些都是题外话了。

  就这样又过了几天,在谭父的催促下,不明所以的谭正四人顺着家里的地道进了孟则知的书房。

  看见孟则知的一瞬间,四人直接就懵了。

  废话不多说,孟则知直接拿出一套四书五经来:“你们的水平我已经了解地差不多了,以后你们每天过来一趟,我给你们讲一个时辰的课,这是我以前用过的书,里面有我做的一些注解和心得,你们拿回去好好看看。”

  谭正下意识地接过了那几本书,翻开最上面的论语一看,目光落在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上,哪里还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!

  他眼前一花,好不容易才缓过神来。

  对此,他的第一反应是,手臂好疼。

  第22章

  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。

  九月中旬,州学正式开学。

  干朝的府州县学始建于建武三年,时太/祖皇帝诏命天下:“宜令郡县皆立学,礼延师儒教授生徒,以讲论圣道,使人日渐月化,以复先王之旧,以革污染之习。”

  于是各府州县纷纷建起了官学,使得干朝学校之盛远超历朝历代。

  各地官学的学官都是由朝廷任命的,府学设教授,州学设学正,县学设教谕,各学都有训导辅助,其中教授、学正、教谕均为正八品,训导为从八品。

  除少部分文风昌盛容易做出政绩的府州的学官由大龄进士充任之外,绝大多数州县的学官都是举人出身。

  朝廷每隔六年会在举人中举行一次大挑,一是为地方补充低级官吏,二是给予举人出身的士子更多的做官机会。

  大挑在内阁举行,由钦命大臣主持,不考八股诗赋,只根据相貌应对选拔授官。

  脸型上等的(国字脸)用为州判、知县(正七品),中等用为县丞、府学教授、州学学正、县学教谕(正八品),下等的用为训导(从八品)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各学的生员数额也是有限制的。

  以武定州州学为例。

  童生试每三年举行两次,济南府三州十八县,每次录取秀才不过九十人,其中前二十名为廪膳生员(朝廷供给米银,补助生活),但只有前五名才可以进入府学深造,后十五名只能回原籍官学就读。

  起初州学的廪膳生员数额为三十人,先帝在位时,加设增广生员十人,允许他们在官学就读,但不给米银,当今圣上继位之后再加附学生员十人。

  所以孟则知没来之前,武定州州学里其实也只有五十个学生,学官也只有四个,包括一个学正,以及三名训导。

  原则上学正负责儒家经典的教学,这也是官学里最重要的功课。

  三位训导,一位负责教授律法、算学、书法;一位负责教授骑射、礼仪、乐器;另一位则是在闲暇之余教授诏、诰、表、疏、论等杂科。

  杂科是这些科目里面最简单的,也是最次要的。

  “咳咳……”官舍里,孟则知脸色苍白,咳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,他端起桌子上的茶水润了润嗓子:“我这幅身体你们也看见了,三天两头的就要病上一场,只怕是难以胜任这般繁剧的教授任务。”

  “这样吧,”孟则知说道:“以后就由赵大人负责经史子集的教授,陈大人接替赵大人教授律法、算学和书法,杂科就交给我好了。”

  毕竟他要是真的接手了教授儒家经典的任务,到时候认真地教一定会暴露出他的水平,胡乱地教八成是要误人子弟,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不去碰这个烫手山芋,正好现成的借口就摆在这儿。

  再有就是,这些训导好歹也都是举人出身,又都做了好几年的学官了,水平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。

  说一句玩笑话,要是这几位训导长得再周正一点,指不定现在坐在学正位置上的就是他们了。

  所以把事情推给他们孟则知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。